2025年5月25日張集實小前三樓東辦公室的老師們舉行了“共讀一本書”——讀書分享交流活動,以共享共品讀書之樂,賦能蓄力方能遠行。本次共同閱讀的書目是美國教育專家邁克爾的《課堂管理的方法》。
活動中張雪老師分享:書中提到“建立規(guī)則需師生共同參與”讓我深受啟發(fā)。以往總習慣單方面制定紀律,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感。當規(guī)則成為共同約定,孩子們的遵守意識明顯增強,課堂也從“被動服從”轉向“主動維護”,這才是管理的底層邏輯。
范雪亭老師指出:作者強調“非語言溝通”的魔力——一個眼神、手勢比反復說教更高效。上周用手勢提醒走神學生時,他立刻收斂注意力,既保護了自尊又維持了秩序。原來課堂管理的智慧藏在細節(jié)里,無聲的引導遠比聲音更有力量。
劉維老師則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給出了新的理解:積極強化比批評更有效”時,當把“別說話”換成“舉手發(fā)言的同學最專注”,舉手的學生越來越多。正向引導像一束光,讓學生看見被認可的方向,比盯著錯誤更能塑造良性課堂生態(tài)。
張寧老師從美術教學發(fā)現(xiàn):書中“預設課堂突發(fā)情況”的策略極具實操性。提前設計“過渡環(huán)節(jié)游戲”“注意力口令”,能有效避免紀律空檔。上周用“數(shù)字抱團”游戲銜接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迅速投入,才明白好的管理不是事后糾正,而是用設計消解問題。
尤雪晴老師提出:作者的“分層任務設計”讓我豁然開朗。當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適配的學習目標,課堂不再是少數(shù)人的主場。看到學困生也能自信展示時,我意識到:管理的本質是讓每個孩子都有存在感,這才是課堂活力的源泉。
閱讀歷程恰似成長的年輪,每一本讀過的書、每一段瀏覽過的文字,終會沉淀為內在的氣質底蘊。對教師而言,讀書更應是職業(yè)的底色——以閱讀滋養(yǎng)思想,提升語言表達的感染力,讓教學風格更具魅力,用書香氣質詮釋教育者的風采。
人生難盡覽萬千風景,更難窮極所有知識海洋,而讀書正是借前人智慧高效豐盈自我的捷徑。古人云“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此次集體共讀活動,不僅讓教師們拓寬了知識邊界,深化了對教育理論的認知,更在思想碰撞中凝聚了團隊力量,點燃了持續(xù)學習的熱情。這些由閱讀積累的能量,終將成為教育路上源源不斷的前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