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楓葉紅,唯此時,盛當會!近日漢王鎮(zhèn)“拔劍礪品”四有教師團隊組織近6年參加工作的教師“漢風講堂”:說說我的專業(yè)偶像交流活動。在暑假中團隊就要求每一位年輕教師鎖定本學科的一個專家或名教師,聽他的課不少于6節(jié),看此專家的教育教學文章不少于10篇,并做好相應記錄。參加分享會的有團隊領銜人李艷主任、漢王實驗小學孟亞校長以及各學科的領銜組長及四有好教師團隊全體教師。
英語組在漢王實小劉三姐老師的主持下進行,分享的教師有:滕貝、孫姍、梁秀、盛傲等教師。
滕貝老師分享的主題是:能力為基,趣味先行,延展深化——關于繪本融合閱讀課的思考。她的專業(yè)偶像是桂婷婷老師。桂老師是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南京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南京市江寧區(qū)小學英語科學帶頭人。滕老師從桂老師的一節(jié)課例changes in me入手,分析了如何開展課內、繪本、寫作的融合課。隨后,滕老師又提到了桂老師的“以主題意義背景下的小學英語繪本與主教材融合的策略”為主題的講座,以及她從中學到的干貨。最后,滕老師分享了她近期關于繪本閱讀課的一些感悟: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是注重跟讀而忽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提出問題不切合學生實際,不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在提高閱讀能力方面:提高學習興趣、擴大詞匯量、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重視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
數學組在漢王實小孫俠老師的主持下進行,分享的教師有:楊清、張少可、劉雅麗、王宇、毛雨瑩等教師。
劉雅麗老師閱讀的是《吳正憲給小學數學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本書介紹了吳正憲老師的“兒童觀”、“數學教學觀”、“數學課堂教學實踐觀”。關于“兒童”,教師應悅納孩子的不成熟、包容孩子的錯誤,放下姿態(tài)成為孩子真正的朋友。關于“數學教學”,教師應該用真心、真誠、真情,讓孩子在愛的懷抱中成長。關于“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教師應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兒童提供好吃又有營養(yǎng)的數學課堂。吳老師提出教育事業(yè)的三字箴言,“愛、勤、創(chuàng)”?!皭邸笔亲龊媒逃ぷ鞯暮诵?、“勤”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創(chuàng)”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標,這三字我將銘記于心。
王宇老師這次分享交流的書目是張齊華的《審視課堂—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化》,從這本書中我有這樣幾點感受:首先是小學數學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文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次是張齊華老師的教育理念,張齊華老師強調數學文化的重要性,提倡將數學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然后是課堂教學實踐,書中介紹了許多課堂教學案例,展示了如何將數學文化融入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后在這本書中得到了一些反思與啟示,閱讀該書后,我認識到數學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將數學文化融入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語文組在漢王實小耿淑梅校長的主持下進行,分享的教師有:薛婷婷、宋袁清、付思夢、劉露陽、劉雪、彭麗。
薛婷婷老師分享的是王崧舟老師關于文言文的講座這場講座針對統(tǒng)編教材,聚焦文言教學,回答了三個問題:教材文言文編排特點、教學模式與策略、文言教學的文化自覺。講座全面而系統(tǒng)地闡述了王老師的文言文教學思想、教學策略以及文化理解,既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又提供了教學實踐指導。最大的感受就是文言文教學的秘訣,就在一個“讀”字?;仡欁约浩綍r的文言文教學,也可以采用這樣的基本流程是:讀準、讀順、讀懂、讀熟,也緊扣“讀”來展開,在讀中感受文言的節(jié)奏韻律,在讀中體會文言的語感和美感,讀中明意、讀中悟理。
彭莉老師分享的偶像是何捷老師。首先,何捷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他的課堂上,我學到了思辨、探索和質疑的重要性。何捷老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獨立思辨,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何捷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造力。他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任務設計,引導我們運用知識進行實踐和創(chuàng)新。他倡導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參與互動與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第三,何捷老師注重教育的個性化和差異化。他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在教學中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和自尊心,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關注和鼓勵。他通過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允許學生自由表達觀點和展示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他的教學理念和實踐為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并激發(fā)了我對教育的熱情。我相信這些收獲將對我的未來發(fā)展和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體育組在張衛(wèi)斌老師的主持下進行:分享的教師有:張衛(wèi)斌,蔡滿意、孫琳、郝清榮、韋意波、王飛、王懷立等教師。
蔡滿意老師分享的是《兒童感覺統(tǒng)合訓練手冊》一書,作者楊霞,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心理學專家、30年兒童心理問題咨詢、矯治臨床經驗。本書通過豐富的案例和科學的理論分析,讓我深刻認識到了感覺統(tǒng)合能力的重要性。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實用的訓練方法。這些方法包括觸覺、聽覺、視覺、嗅覺和味覺等多種感覺的刺激,旨在幫助孩子提高感覺統(tǒng)合能力。不僅如此,它還能夠幫助教師、家長從零認識感統(tǒng)訓練,是兒童感覺統(tǒng)合治療師的啟蒙指導用書。正確認識感覺統(tǒng)合,把握孩子成長關鍵期。改善孩子感覺統(tǒng)合失調問題,保障孩子大腦功能發(fā)育。
郝清榮老師分享的書《備課的門道》作者于素梅,教育學博士,研究員。整本書中,作者以教師用不用、該不該備課?怎么備課、備什么課?備課的本質是什么,是寫教案嗎?三個問題貫穿全書,我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的帶入問題去思考,反思。
科學音樂美術信息等綜合學科在漢王實小張麗主任主持下進行,分享的教師有:付潔,王姣姣,閆迪帆,韋子杰,胡慧婷等教師。
閆迪帆老師分享的主題是“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音樂教學實踐的探索“閆老師認為我們在音樂課堂中,應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我們應盡一切可能給學生提供各種類型、風格多樣的音樂體驗,盡力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yǎng)具有音樂審美鑒別能力的音樂聽眾。并通過音樂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音樂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表達個人情感的可能性,是為數不多的需要個人當眾表演的學科,這種表現(xiàn)的價值對學生人格的發(fā)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最后李艷主任進行總結:青春是奮斗出來的。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在青春歲月博觀約取,才能在人生旅途積厚薄發(fā)。青年教師結合專業(yè)所學,潛心研讀教材,認真參與教研組研討,不僅要利用網絡學習平臺觀摩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了解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思路,還要多聽身邊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邀請身邊的有經驗的教師聽自己的課,認真聽取其他教師的評課意見,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站在新的歷史節(jié)點上,作為青年教師,肩上承擔的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重任,青年教師要立志做好新時代四有教師,“為之不厭,誨人不倦”,不馳于空想,不鶩于噓聲,一步一個腳印,一路追光,筑夢前行。
編輯:賈馨婷
審核:孟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