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幼兒園操場迎來全新的專業(yè)跑酷器材,如何讓這些“活力裝備”既適配大班孩子的能力,又能玩出健康與趣味?面對這份充滿挑戰(zhàn)的"新伙伴",大班組的老師們開啟了一場深度教研之旅。讓我們一起走進現場,感受思維碰撞的火花!
一、趣味導入:從視頻里看見“孩子的跑酷”
教研伊始,一段記錄孩子們初次探索跑酷器械的實況視頻引發(fā)了老師們的熱烈討論。視頻中,有孩子靈活翻越的成功喜悅,也有孩子面對新器械時的猶豫張望。
互動瞬間:
“觀看視頻時,捕捉到了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jié)?”孫老師的提問開啟了第一輪思維碰撞。
魏老師說:“我注意到萱萱在嘗試攀爬時,先是仔細觀察支點分布,然后才開始攀爬,這展現了幼兒出色的觀察和計劃能力?!?
劉老師說:“汐汐在跳馬時差點失去平衡,但他迅速擺動雙臂穩(wěn)住了身體,這是多么寶貴的自我保護能力的體現!”
陳老師說:“我的關注點是,當多個孩子同時在器械區(qū)活動時,我們該如何科學站位,才能既保障安全,又不干擾他們的探索?”
老師們從不同角度分享觀察,共同聚焦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
二、 理論鏈接:用《指南》解讀成長密碼
面對實踐中產生的問題,我們共同回歸理論基石——《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簡稱《指南》),重點研讀了《指南》中的“健康領域”關于幼兒動作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的內容,例如:能在斜坡、蕩橋和有一定間隔的物體上較平穩(wěn)地行走,能用手腳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網等。同時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器械功能與《指南》對對碰”活動。
老師們根據《指南》健康領域目標,與跑酷器械的各項功能進行精準對接:
老師們發(fā)現:“連續(xù)跳躍不僅鍛煉幼兒的爆發(fā)力,落地時的緩沖更在發(fā)展他們身體控制和平衡能力,這直接對應《指南》中‘能身體平穩(wěn)地連續(xù)跳躍'的目標”。
劉教師分享:“訓練架的每個支點都在考驗幼兒的手腳協調能力和身體耐力,這正是《指南》中‘能手腳并用安全地爬訓練架’的具體體現。我們還發(fā)現,孩子在攀爬過程中展現出的空間判斷和問題解決能力更值得關注。”
盛教師分享:“不同寬度和高度的平衡器械,為幼兒提供了漸進式的挑戰(zhàn),精準對應《指南》中‘能在斜坡、蕩橋和有一定間隔的物體上較平穩(wěn)地行走’的目標。
通過這場生動的“理論實踐對對碰”,老師們深刻體會到:《指南》不再是遙遠的條文,而是解讀幼兒行為、支持幼兒發(fā)展的“導航圖”。
三、器械深研:挖掘跑酷器材的無限可能
專業(yè)的跑酷器材是絕佳的載體,但核心在于我們如何引導幼兒去使用它。
1.安全性研討是第一要務!
我們達成共識:所有活動必須在成人看護下進行;必須教會孩子自我保護技能(如如何安全落地);必須清除場地危險因素;必須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從低矮、簡單開始。
2.基礎動作分解與練習:
老師們化身“大孩子”,親自上陣體驗器械。
“小猴掛樹”(抓杠懸垂):練習抓握力和臂力。
“小貓落地”(從跳箱跳下并緩沖):練習落地姿勢,保護關節(jié)。
“螃蟹過橋”(側身移動過平衡木):練習身體協調與平衡。
3.情境創(chuàng)設是靈魂:
對于大班幼兒,單純的技能練習遠不如一個有趣的情境有吸引力。
“森林大冒險”:設置不同關卡,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通過。
“超級馬里奧”:跳起摸高(吃金幣)、鉆過管道(下水管)、越過障礙(打敗小怪)。
“奧運小選手”:創(chuàng)設比賽情境,記錄自己的闖關速度,挑戰(zhàn)自我。
四、總結與展望
這次教研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跑酷運動與幼兒園健康領域的發(fā)展目標高度契合。它不僅僅是鍛煉身體,更能培養(yǎng)幼兒勇敢、果斷、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及在游戲中的觀察、判斷和思考能力。
跑酷不是“炫技”,而是讓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感受運動的快樂,發(fā)展身體能力。本次教研后,大班將陸續(xù)開展跑酷運動活動,我們也會持續(xù)觀察孩子的表現,不斷調整活動設計,讓專業(yè)器材真正服務于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