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的校長及特級教師,竇桂梅不僅在語文教學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還積極倡導和實踐教育改革,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周海艷校長為大家介紹竇桂梅老師的教學思想——三個“超越”。
一、超越教材
教材只是教師和學生學習的工具,它具有指向性卻不是唯一性。教師應該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超越教材,走出教材,帶領學生走進更廣闊的空間,給學生生命涂上更濃重的底色。如果教師僅僅是在用教材教教材,我們只能說這個老師是機器,他只是在完成課程標準這個“主人”施加的命令,而完全沒有超越的痕跡。所以教師更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層理念與精神食糧傳播給學生更豐富的精神世界元素。做到這點,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方能超越教材,否則可能導致學生囫圇吞棗,前言不搭后語,給人課堂散亂的感覺,這樣學生的思維是亂的而不是發(fā)散的,這都是緣于教師沒有挖掘教材而隨意“超越”教材所導致。
二、超越教師
教師首先要有超越學生的意識和能力,一個老師連學生都不能超越,那么他是不稱職的。但是我們的學生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在他們身上有更多教師接觸不到的世界,所以教師也要向學生學習,與此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這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不能把學生教死了,導致學生只會思考一個問題,完全沒有了質(zhì)疑能力。在竇桂梅老師的課堂,學生是可以提出問題的,甚至可以針對一個問題展開課堂生成的“討論”,也就是說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例如,在她執(zhí)教的一節(jié)重要的公開課《一個降落傘包》一課時候,當場一名學生就提出了一個自己見解獨到的觀點:當時周總理是要去和國民黨軍談判,面臨這樣重要的局面,當時的葉挺的女兒生命重要還是國家的安危重要,我認為周總理的做法不對。這時的竇老師完全無語,因為我們所謂“正?!鼻闆r下,學生都是被那種大話,空話,套話的思想所禁錮,沒有人想到也沒有人敢說出這樣獨到見解的論斷。但是竇老師還是機靈地將包袱拋給了學生,她讓學生當場討論,對于課文你還有哪些不同的想法?這下子班級像炸了鍋一樣,竇老師的心也在慌,因為畢竟當場有很多重要的領導和老師在看課,這樣的場面著實給人亂的感覺。但是往往真實的才是最有價值的。這堂課在領導們那里得到了極高的評價,給竇老師的評價就是: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精彩的語文課。為什么?因為老師把自主還給了學生,允許學生對任何事情,任何文章有自己的獨特體驗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所以竇老師在這里也告訴我們:請把真實的課堂還給學生。
那么我想,以后在我的課堂,無論是平日課堂教學還是有什么重要“任務”的公開課,我都將秉承一個觀點:真實。哪怕學生出現(xiàn)了種種不可預知的問題,那也是最真實的,我不會用事先的彩排多遍而掩蓋自己教學智慧的匱乏,那樣我們是在犧牲學生的思想資源在給我們教師自己臉上貼金,嚴重地說,我們是在侵權,是在犯罪啊。
三、超越課堂
竇桂梅老師現(xiàn)在對語文教學最好的總結就是:用語文教人。就是教師需要更好地立足課堂,把握教材。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的是知識,能力和情感,他們需要在課堂形成更全面更強的能力走向當下的生活中的。當我們明確我們的教語文的任務是讓學生走出課堂后成為大寫的人的時候,我們便能深深感受到我們肩上的擔子多重了,否則我們是在誤人子弟,我們沒有對學生的生命負責,沒有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負責。
在這里列舉一個例子:在竇老師執(zhí)教六年級課文《秋天的懷念》的時候,她是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喚起學生對生命的敬重,對母愛的懷念與詮釋。我們知道現(xiàn)在無論小學還是中學大學的學生,由于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固定走向,許多孩子骨子里的歇斯底里現(xiàn)象非常嚴重,他們沒有珍視今天的幸福生活,往往厭學,漠視一切,整天感到煩躁,不安,躁動,不滿現(xiàn)狀。而竇老師就拿“史鐵生是怎么活?”的這樣的例子深刻教育學生,給學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竇老師告訴學生:世界上有看得見的殘疾,也有看不見的殘疾,我們既然改變不了身體上的殘疾,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理上的殘疾。
三、竇老師對教師的發(fā)展的觀點:
(一)學生成就著我,我成就著學生。
教學是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老師和學生的特殊關系的交往.相處實際上是生命與生命的碰撞與思想的交換,彼此都是受益的。老師從學生那里得到了思想,技能,觀念,精神的成熟與煥發(fā)都緣于學生的鮮活性;而學生從老師那里得到的知識,技能,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形成也是教師的職業(yè)特點帶來的最現(xiàn)實體現(xiàn)。老師對學生教學相長中不斷超越自我,對文化對人生的思考。這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學習對人生的態(tài)度。
(二)讀書是教師自我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在談到竇桂梅老師取得這樣的成績的感受時候,竇老師這樣總結:
1.向身邊的老師學習
她會選擇自己學習的對象。不斷向著一個目標努力,甚至模仿自己敬佩的老教師,時間長了便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但是也學習身邊任何一個老師身上自己所不具備的財富。
2.向書本學習,向經(jīng)典學習。
她說今天做教師如果不讀書或者不愛讀書,他不會教他的學生讀書。這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3.向實踐學習,向學生學習。
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讓自己不斷進步,反思中求發(fā)展。向身邊的學生學習,上面說過,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對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獨特體驗,而且他們對于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老師快,所以我們也需要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最后,她想告訴所有的語文老師:在今天英語不斷充實空間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忘記語文,語文是我們的母親,更是我們的母語,它有博大的力量與柔美的情愫在撫慰著我們,請老師教好學生語文,讓學生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