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教師課堂管理能力,構建高效育人課堂,房村鎮(zhèn)郭集小學曦林讀書社于2025年3月6日上午第二節(jié)課組織數學教師開展"共讀·共研·共成長"主題讀書分享活動,圍繞教育經典著作《課堂管理的方法》(作者:邁克爾·林辛)展開深度研討。活動以"理論學習+實踐轉化"為主線,通過專家解讀、案例分享、情景模擬等形式,幫助教師掌握科學管理策略,為新學期教育教學工作注入專業(yè)動能。
立足教育痛點,精選專業(yè)書籍
課堂管理是小學教師的核心能力之一,但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平衡紀律與自由、如何激發(fā)學生內驅力、如何應對突發(fā)狀況等問題長期困擾一線教師。活動籌備階段,學校教研室經過多方調研,選定美國教育專家邁克爾·林辛的《課堂管理的方法》作為共讀書目。該書系統(tǒng)梳理了"建立情感聯(lián)結""創(chuàng)設積極氛圍""預防性策略"等七大課堂管理模塊,既包含前沿教育心理學理論,又提供200余個具體操作策略,被《教育周刊》評為"教師案頭必備工具書"。
多維研讀模式,深化學習實效
讀書社社長崔煥老師進行專題解讀,重點剖析林辛提出的"三階段管理模型":前期通過"破冰游戲""班級公約共創(chuàng)"建立規(guī)則認同;中期運用"正向語言引導""差異化關注"維持課堂節(jié)奏;后期借力"反思日志""學生互助小組"實現自主管理。崔老師特別強調:"管理不是控制,而是通過建立信任關系引導學生自我成長。"
十幾名教師分2組開展情景演練。四年級組再現"課堂突發(fā)沖突"場景:兩名學生因文具爭執(zhí)影響教學。參訓教師運用書中"情緒降溫四步法"——共情表達("老師理解你們現在很生氣")、空間隔離(請學生到冷靜角)、問題重構("怎么解決才能讓雙方都滿意?")、責任回歸(引導學生擬定和解方案),成功將危機轉化為教育契機。五年級組則設計"分層管理任務卡",針對多動、畏難等不同特質學生設計個性化管理方案。
孟航老師分享實踐成果:借鑒書中"課堂能量監(jiān)測法",他在班級設置"專注力能量條",通過小組積分可視化呈現學習狀態(tài);創(chuàng)新"管理角色輪崗制",讓學生擔任"紀律觀察員""設備管理員",兩周內課堂效率提升40%。這些鮮活案例引發(fā)熱烈討論。

構建長效機制,賦能專業(yè)成長
活動尾聲,讀書社宣布成立"課堂管理研究工坊",未來將通過月度案例研討、管理策略擂臺賽、師生共評課堂等形式持續(xù)深化學習。陳陶冶主任在總結中強調:"本次讀書活動不是終點,而是教師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的新起點。期待每位教師都能成為既懂兒童心理,又善管理藝術的智慧型教育者。"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