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推進新教育、新課堂、新課標,讓學生操場上自由綻放身體揮灑汗水,點燃運動的光芒和智慧,激發(fā)學生學生身體潛在的運動天賦和機能,我們體育教師不斷專研教材,深度研究學生,努力尋找和突破體育課堂教學的學練之間的瓶頸,打破教與學之間的壁壘,巧妙運用學校的現有器材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利用學校的軟式輔助器材的柔軟性、色彩性、可塑性、延展性,不斷拓展活動內容,努力營造扎實、有趣、快樂安全的體育課堂,進而提升學生體育意識,增強學生體育素養(yǎng),養(yǎng)成我要鍛煉的內驅力,我會鍛煉自信力,養(yǎng)成鍛煉習慣的持久力。
首先在準備活動時作為標志,劃定學生活動范圍由小逐漸移動變換不同的形式的場地變換,避免學生單一的跑圈的枯燥,練習學生不同方位、不同場景下的活動變換的靈活,也矯正了學生懶散行為,這比聲嘶力竭的命令更讓學生自覺、自律。在準備活動與基本活動的銜接上,利用它集合的位置、距離進行快速引領到位,靈活組織。在基礎學練上,充分發(fā)揮軟器材進行接力跑練習、利用器材的形狀進行傳接棒的技巧傳接技術、利用器材的雙腳跳、輕器材投擲及腰腹的核心訓練。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合作意識,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創(chuàng)編了器材拓展練習,通過你還會利用它怎么玩?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試試看!學生興趣盎然,腦洞大開。各種玩法應運而生。在自己和伙伴的創(chuàng)編的游戲活動中樂此不疲。體現了器材最大化的運用和開發(fā),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促進了智力、情商的雙發(fā)展。
撰稿者:李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