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刻把握新時代教育內(nèi)涵,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育人水平與理論素養(yǎng),張集鎮(zhèn)木犁小學科研團隊于9月29日中午開展一場線上共讀活動。團隊成員共讀《回歸教育本源:走向立德樹人》,旨在讀書中引導教師回歸教育初心,在書香浸潤中凝聚育人共識,同時劉琪主任和牛雨晨老師做了讀書分享。
劉琪主任讀書分享:
當今社會,我們時常被教育的焦慮所裹挾。從激烈的學業(yè)競爭到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教育似乎被賦予了太多的功利色彩,其核心使命——“立德樹人”,反而時常被遺忘在角落。捧讀《回歸教育本源:走向立德樹人》一書,猶如在喧囂中注入一股清泉,引人深思:我們究竟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教育的根與魂,究竟在何方?
本書的書名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命題:“回歸本源”。提醒我們應該回歸教育最核心、最樸素的追求——育人。這其中,“立德”是根基,“樹人”是目的。它提醒我們,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它們應該是“立德”之后結(jié)出的碩果,而非空中樓閣。如果一個孩子空有滿腹經(jīng)綸,卻缺乏誠信、不懂感恩、沒有擔當,那么這樣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
這本書如同一場‘及時雨’,讓我深刻反思,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是點燃生命,塑造靈魂。我們作為教師,自己首先要成為有德之師,方能培育有德之人。
牛雨晨老師分享:
對于教師而言,“立德樹人”意味著角色的重塑與課堂的變革。 教師不能再僅僅滿足于做一名“教書匠”,而應努力成為“人師”。這意味著,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對于家庭與父母而言,“立德樹人”意味著責任的回歸與家風的建設。 學校教育從來不是孤島,家庭是孩子品德養(yǎng)成的第一個課堂;對于學生自身而言,“立德樹人”最終要內(nèi)化為成長的自覺。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走向“主動成長”?!傲⒌隆辈皇菈阂謧€性,而是為了更好地“樹人”——成長為一個完整、獨立、對社會有益的個體。
書中強調(diào)的教育要回歸生活、回歸社會,讓我深受啟發(fā)。未來的教學中,我將更注重設計實踐性、探究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會擔當與協(xié)作,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本次共讀活動不僅是一次理論學習,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與能量的匯聚。它有效地促進了我校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為構(gòu)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