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正好,斜照入室。伊莊鎮(zhèn)中心幼兒園的教師們圍坐一堂,在郭萍老師的帶領下,翻開《幼兒園區(qū)域活動68問》,開啟了一場關于區(qū)域活動的思想之旅。書香氤氳中,教育智慧如秋日暖陽般緩緩流淌著。
第一章"重新認識區(qū)域活動"的五個核心問題,成為本次共讀的焦點。
"區(qū)域活動等于游戲活動嗎?"郭萍老師以這個問題為引,帶領大家走出認知的迷思。她指出,區(qū)域活動是游戲,更是課程;是自由,更是引導;是空間,更是教育哲學的具象化。
關于"如何避免流于形式"的探討,滕涵老師分享了自己的感悟:"真正有價值的區(qū)域活動,應該看得見兒童的需求,聽得見兒童的思考,讀得懂兒童的成長。"
當討論到區(qū)域活動與"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關系時,教師們漸入佳境。樊靜靜老師說:“游戲不是教育的裝飾,而是教育的本質;區(qū)域不是活動的容器,而是成長的土壤?!?
"教師可以分配幼兒進入?yún)^(qū)域嗎?"這個問題引發(fā)了激烈討論。最終大家達成共識:教師的智慧不在于分配,而在于引導;不在于控制,而在于賦能。
面對"如何處理幼兒的自我中心行為"這一實踐難題,老師們分享了大量教育案例:通過繪本共讀培養(yǎng)共情,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學會分享,通過角色體驗理解他人。這些充滿教育智慧的方法,讓理論落地生根。
共讀接近尾聲,合上書頁,打開的是教育的無限可能。這次活動不僅解答了區(qū)域活動的實踐困惑,更讓每位教師重新審視教育的本質:看見兒童,理解童年,守望成長。
在書頁開合之間,在思想碰撞之時,伊莊鎮(zhèn)中心幼兒園的教師們正在用閱讀與思考,書寫著最動人的教育詩篇。
撰稿:顧倩
審核:滕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