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旨在提升七年級生物教師教學能力的教研活動,于2025年4月29日在徐州市高新區(qū)中學報告廳成功舉行。此次活動的核心目標是推動新課標、新教材、新課堂的實施,并通過實驗(實踐)教學、教材筆記和深度教學的結合,實現(xiàn)初中生物的深度教學?;顒游巳珔^(qū)七年級生物任課教師的積極參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涵蓋了同課異構、實踐展示課、經驗分享和專題講座等多個環(huán)節(jié)。
一、同課異構
同課異構環(huán)節(jié)由銅山區(qū)吳橋中學的王金金教師和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學的邰立媛教師,就七下蘇科版生物學第11章第2節(jié)“植物的生長”(第1課時)進行教學展示。王金金教師以“CER模型”(主張、證據(jù)、推理)為基礎進行教學,邰立媛教師則以實驗為基礎進行教學,兩位教師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向學生們展示了植物生長的基本原理和過程,學生們積極參與,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老師耐心解答,教學相長。知識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扎根發(fā)芽,新的生物教學理念和新方法也帶給了教師們深刻的啟發(fā)。
二、實踐展示課
劉麗教師通過充分的準備,展示了一堂以小組活動為主體教學形式的,以“探究影響扦插植物成活的因素”為主題的精彩的跨學科實踐課。課程緊扣初中生物學新課標“主題七: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9.2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yǎng)類跨學科實踐活動中--(3)探究影響扦插植物成活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劉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四個精心設計的實驗,深入探究不同因素對扦插植物成活率的影響。學生們分組進行了生根粉溶液濃度對月季和綠蘿扦插的影響實驗,以及基質種類對鐵線蓮和薄荷扦插的影響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親自動手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這堂課不僅增強了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也激發(fā)了他們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為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教材筆記經驗分享
銅山區(qū)鄭集鎮(zhèn)中心中學孟雪教師以其豐富的教學經驗,向在場的教師們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筆記來提升教學效果。孟老師的分享包括三個主要部分:首先是教師教材筆記的制作過程,她以“種子萌發(fā)”的第一節(jié)為例,詳細介紹了如何將知識點系統(tǒng)化、條理化;其次是教材筆記的推廣過程,她分享了自己在班級中如何逐步推廣使用教材筆記的方法和策略;最后是學生的成長,孟雪老師通過具體案例展示了學生在使用教材筆記后,在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知識方面取得的進步。
這次經驗分享不僅為教師們提供了實用的教學技巧,也為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新的思路。孟老師的講解深入淺出,實用性強。通過這樣的分享,教師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教材筆記的重要性,并將其應用于日常教學中,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專題講座
專題講座環(huán)節(jié),教研員杜老師發(fā)表了題為“實驗(實踐)支撐下的初中生物學深度教學”的精彩演講。杜老師首先對期中考試成績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學生在生物學學習中的普遍問題和優(yōu)勢,為教師們提供了寶貴的反饋。
接著,杜老師對實驗開展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強調了實驗教學在生物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她介紹了CER論證模型,這是一種旨在幫助學生建立批判性思維和科學論證能力的教學工具。
此外,杜老師還提出了探究實踐細化指標,鼓勵教師們關注實驗拓展或創(chuàng)新的探究題,以全面提升學生教材筆記的質量。她的演講不僅為教師們提供了實用的教學策略,也為如何通過實驗和實踐來深化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視角。
此次教研活動以公開課、展示課、經驗分享和講座等形式,促進了新課標、新教材、新課堂的落實。通過此次活動,教師們對如何更好地實施實驗(實踐)教學、如何利用教材筆記進行深度教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們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活動不僅有利于教師們提升教學能力和業(yè)務水平,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形成了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
圖文:余永/張利
審核:王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