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力量。它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尋找生活的真諦。今天,我們將一起分享閱讀的喜悅,探討書中的智慧,讓思想的火花在這里碰撞、交融。董老師為大家推薦了《觀察:讀懂與回應兒童》一書,希望通過閱讀時光,有效提升老師們的觀察能力。
《觀察:讀懂與回應兒童》一書是由美國作家瑪麗安瑪麗昂著。書中通過一線教師的具體觀察案例,詳細回答了“為什么觀察、如何觀察、觀察什么、如何應用觀察”等問題。從“觀察”這個角度出發(fā),詳細闡述了在與幼兒相處的時候進行觀察的原因,觀察的方式、觀察的內容和應用。本書告訴讀者,幼師只有全面觀察、科學真實地評價兒童,了解兒童的已有經驗、當前興趣和發(fā)展需求,才能尋找到兒童學習和發(fā)展的下一步,并做出適宜的回應。
分享會中,董老師對本書進行了簡短介紹。老師們結合前期的閱讀內容,以年級組為單位逐章節(jié)分享了這本書帶來的思維風暴,以及書中實用的精彩內容。
隨后,王雪老師積極發(fā)言,她強調書中關于觀察方法的闡述對自己啟發(fā)極大。王老師提到,以前自己在觀察幼兒時,雖然用心,但缺乏系統(tǒng)的方法,導致觀察結果不夠全面、深入。閱讀這本書后,她學會了運用多種觀察方法,如掃描觀察、定點觀察和追蹤觀察等,并將這些方法靈活運用到日常教學中。
王涵老師也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她特別關注書中提到的如何根據觀察結果有效回應兒童。王涵老師認為,回應兒童不僅是簡單的語言交流,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和教育契機的把握。
本次讀書分享交流活動,老師們暢談自己的收獲與啟發(fā),從分享內容中找到共鳴點,表達自己相似的經歷或思考,或者進行補充、提出不同見解。思想的碰撞中,激發(fā)出更多的教育智慧。
浸潤書香,一品芳華;凡有所讀,皆有所感。在閱讀中尋找靈感,在交流中啟迪智慧。本次活動雖然已落下帷幕,但閱讀之旅并未結束,教師們將帶著這份閱讀的熱情與收獲,將所學換做所用,不負當下,“閱”見更加美好的未來!
撰稿:顧倩
審核:滕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