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蘇,植樹添綠正當時。大許鎮(zhèn)人民路小學以“踐行雷鋒擔當 守護綠色希望”為主題,于植樹節(jié)當天組織開展了校內外聯(lián)動志愿活動,將雷鋒精神與生態(tài)文明教育深度融合,通過勞動實踐為校園與社區(qū)增添新綠,在少年兒童心中播撒責任與奉獻的種子。
校外實踐志愿護綠,擦亮文明底色
由方振民副校長、大隊輔導員沈棟帶領的少先隊大隊委成員,走進大許鎮(zhèn)見義勇為主題公園開展環(huán)境維護志愿服務。隊員們分為清潔組與護綠組,手持掃帚、抹布、水桶等工具,對公園進行全面清掃。清潔組細致擦拭健身器材、清掃地面,確保每一處角落光潔如新;護綠組分工協(xié)作,為樹木松土澆水,并在樹干顯眼處懸掛手繪“護樹標識牌”。標識牌以綠色為主色調,繪有樹木、陽光、水滴等圖案,“一花一木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我與小樹共成長”等標語均由學生自主設計,既傳遞環(huán)保理念,又展現(xiàn)童真創(chuàng)意。
春風輕拂,紅領巾與志愿服的身影在公園里忙碌穿梭,成為一道躍動的風景線。經(jīng)過一小時勞動,健身器材锃亮如鏡,步道旁的落葉與垃圾被徹底清理,新掛的標識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活動不僅讓少先隊員體會到勞動的成就感,更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帶動社區(qū)居民關注環(huán)境美化,實現(xiàn)“服務社會、傳遞文明”的雙重目標。
校內行動共植新綠,厚植責任擔當
班級認養(yǎng)綠植,守護校園生態(tài)
以班級為單位的“綠植認養(yǎng)計劃”在校園內全面鋪開。課間,學生們輪流為綠植澆水、擦拭葉片、記錄生長狀態(tài),一盆盆綠蘿、吊蘭在窗臺煥發(fā)生機,教室角落的“綠色氧吧”成為勞動教育的微縮課堂。活動將生態(tài)責任具象化為日常行動,讓學生在呵護生命的過程中感悟耐心與擔當。
大手拉小手,共植成長樹
校園東側的空地上,六年級學生與大許鎮(zhèn)中心幼兒園小朋友攜手開展“成長樹”植樹活動。六年級學生提前利用勞動課制作護樹標識牌”,牌面以卡通樹苗、地球圖案為背景,配以“愛護樹木,人人有責”等簡潔標語。植樹現(xiàn)場,六年級學生負責挖坑、培土、提水等環(huán)節(jié),幼兒園小朋友則小心翼翼扶正樹苗、傳遞工具,并用彩筆在標識牌上添畫太陽、云朵和笑臉。稚嫩與成熟的筆跡交織,見證責任與關愛的傳遞。
兩校學生共同將標識牌懸掛于樹干,幼兒園小朋友仰頭觸摸樹牌時滿眼新奇,六年級學生俯身講解護樹要點時耐心細致,一俯一仰間,責任與關愛的種子悄然生根。活動打破年齡界限,讓雷鋒精神在互助協(xié)作中傳遞,更在幼小心靈中埋下“奉獻與擔當”的萌芽。以綠為媒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此次志愿活動以“綠”為紐帶,創(chuàng)新詮釋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
校外實踐引導學生走出校園、服務社會,在勞動中強化公民責任感;校內綠植認養(yǎng)與跨學段植樹活動,則通過“小切口”傳遞“大情懷”,讓學生在協(xié)作中體會傳承與成長的價值。
雷鋒精神與生態(tài)文明的深度融合,賦予活動更深層的教育意義:一草一木的守護,是對“無私奉獻”的生動踐行;一鍬一桶的勞作,是對“艱苦奮斗”的具象解讀;而跨年級的攜手合作,則是對“團結互助”的溫暖詮釋。一棵棵新栽的樹苗、一枚枚手繪的標識牌,不僅是綠色希望的象征,更成為雷鋒精神在新時代校園的鮮活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