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皆課程,一個話題,一次游戲。甚至一滴水一片樹葉,在幼兒眼里都是一把神奇的鑰匙,用來解鎖未知的奇妙大千世界,而我們需要俯下身子,用心去捕捉那燦爛笑容背后的光。
《指南》是教研的常備書籍。研讀《指南》中的一個小目標,引領老師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傾聽幼兒聲音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課程故事實例為教師明晰了方向,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追隨孩子的興趣點,挖掘其背后的價值,做高質量的課程故事。用指南精神指導工作,依據幼兒的興趣,隨機生成兩個課程生發(fā)點,教師分組討論。圍繞著主題及核心詞,從兒童視角、現實情況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園本課程的內容架構、一日活動各環(huán)節(jié)內容的適切性,并研討繪制了思維導圖。生成活動是指在幼兒生活中一切正在發(fā)生的事,生成活動是建立在“以幼兒為本”這一兒童觀的基礎上的,其目的是要讓幼兒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
因此,需要我們的老師首先轉變兒童觀和課程觀,將自己的角色從“引領者”“決策者”轉變?yōu)椤鞍l(fā)現者”“支持者”,要養(yǎng)成“把幼兒說的話當回事”的好習慣,及時記錄,關注幼兒的已有經驗、追隨幼兒的興趣點,蹲下身去傾聽和支持幼兒,探索并形成更多個性化、適宜性的主題探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