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曾經(jīng)說過:“讀書好比“隱身”地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開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jīng)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lǐng),還可以不辭而別,或另請高明,和它對質(zhì)?!?
2022年12月14日下午,徐州市大黃山中學數(shù)學組舉行了一場線上讀書分享會,主講老師為薛凱老師,他分享的是余華的《活著》。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余華在書里這樣寫道。
故事的主人公福貴從一個吃喝嫖賭不務正業(yè)的富家少爺淪落為食不果腹的貧民,他在那個年代死里逃生,而他摯愛的親人卻一個一個地逝去,父親被他氣死,老母和妻子病死、兒子抽血被抽死、女兒難產(chǎn)而死、女婿被鋼板所夾慘死、外孫苦根活活被撐死。福貴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親人全部因為意外死亡,生命里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人到暮年孑然一身的福貴與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福貴用平靜的口吻復述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沒有抱怨,沒有控訴,而是逆來順受,不溫不火,著實令人佩服。總而言之,《活著》這本書以一個落魄少爺或者說一個命運悲苦的人為主角,向我們闡述了一個雖是悲劇卻最終不乏希望的故事。
與大家交流《活著》,就是探討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深知世界的荒蕪而依舊向前,這一定就是我們褪去愚勇之后的堅強。汲取生命的力量,勇敢面對當下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困難,珍愛生命,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撰稿:劉思彤
審核:燕沛沛